技术文章

article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文章

HJC黄金城走在前 挑大梁 高质量发展一线行 德城:化工产业奏响变革“三重奏”

更新时间:2025-08-07点击次数:

  “连续6年跻身榜单,比上年提升81个位次!”7月22日,财富中文网发布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德城区化工产业龙头企业——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位列403位,刷新历史最好成绩。

  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优势,德城区化工产业高速发展,2021年至今,化工产业年营收从54亿元增长至341亿元,实现质的飞跃。

  在国内化工产业普遍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德城化工产业何以持续“突围”?本报记者深入一线,在企业火热的生产实践中探寻高质量发展密码。

  今年上半年,华鲁恒升二元酸、碳酸酯、聚酰胺、尼龙等新能源、新材料产品实现营收76亿元,占全部营收半壁江山。

  碳酸二甲酯在锂电池电解液配方中不可或缺。华鲁恒升敏锐捕捉到市场机遇,2020年,企业依托自身年产乙二醇50万吨的生产能力,自主研发乙二醇联产二元酸、碳酸二甲酯的新工艺和新型催化技术,由此迈出进军锂电池电解液领域关键一步。

  ——2021年10月,国内产能最大的30万吨/年碳酸二甲酯装置在华鲁恒升建成投产。

  ——2023年上半年,华鲁恒升高端溶剂项目建成,新增30万吨/年碳酸二甲酯、30万吨/年碳酸甲乙酯、5万吨/年碳酸二乙酯产能,同期建成30万吨/年二元酸项目,巩固了在锂电池上游细分领域的领军地位和竞争优势。

  目前,华鲁恒升的碳酸二甲酯产品在下业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5%,碳酸甲乙酯市场占有率为30%,二元酸市场占有率达70%。

  “通过多线延伸产业链条,华鲁恒升现已形成一整套以洁净煤气化为龙头,洁净煤气化与合成气深加工、羰基合成、聚酰胺三大产业平台协同联动的柔性多联产经济模式,实现了从传统煤化工向高端新材料和新能源领域的跨越发展。”华鲁恒升生产部副经理、生产处处长臧安华说。

  “上半年,基础化学品市场低迷,但化肥等产品市场相对较好,我们及时调整生产结构,加大尿素、碳铵、硫酸铵等产品产量。”臧安华介绍。上半年,企业主要产品销量增长10%,降本增效近4亿元。

  像华鲁恒升这样的“裂变”同样在其他化工企业上演。实华化工“海洋”“扬帆”两个系列的高端化工新材料产业项目陆续完成小试和中试阶段;德化化工大力发展有机胺相关高端精细化学品及电子化学品,成功跻身全市百强企业;宇虹颜料的红、橙、黄色系有机颜料畅销全国各地,为众多油墨、塑料、涂料企业提供优质产品……龙头带动,德城化工产业整体迈向高端。

  在华鲁恒升工业园西区,最近建成的20万吨/年二元酸项目两条生产线相继调试开车,进入试生产阶段。“整个项目投资8.67亿元,建成后总产能达到70万吨,进一步扩大了市场份额,巩固了在锂电池上游细分行业中的全球领先地位。hjc888黄金城·(中国区)官方网站”负责该装置开车运营的车间主任刘春丽告诉记者。

  距离二元酸新项目不远,是一季度建成的酰胺原料优化升级项目。这组投资15亿元的新装置由钢铁管道交织而成,阳光下折射出耀眼的银光。

  华鲁恒升工程建设部副经理陈园介绍,项目设计年产20万吨饱和脂环醇,副产4.3万吨环己烷,还能助力后期己内酰胺和尼龙6的提质扩能,投产后不仅提升了现有产能的盈利水平,还为企业未来布局生物基尼龙、再生尼龙等前沿领域奠定基础。

  从酰胺原料优化升级项目向东约2公里,一片崭新的银灰色建筑是企业年初落成的科技研发园。该科技研发园对标国际一流化工产业研发中心,目前正在与10余所知名院校紧密合作,共同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高端化工产业技术转化服务平台。

  据统计,从2020年至今,华鲁恒升在德州的研发投入超过40亿元、项目投资超过100亿元。

  新项目、新园区带来的不仅是生产能力的扩张,更带来了企业生产效率、安全性能的全面升级。

  工业园北区中控室内,超过40名操作人员通过生产管控一体化平台,实时监控生产运行情况。“生产过程中,系统自动调整到最优状态,若工况严重偏离控制范围,hjc888黄金城·(中国区)官方网站系统自动启动紧急停车功能。”华鲁恒升负责智能工厂建设的生产部副经理刘焕发指着屏幕上的实时监控画面介绍,生产管控一体化平台配套有人员定位系统和二道门管理系统,可实现对装置区人员实时监测。“作为全省首家使用智能机器人巡检的化工企业,目前华鲁恒升在高压配电室、己内酰胺装置均设置全自动巡检机器人,实现24小时无人化定时巡检。”刘焕发说。

  智能化已贯穿生产、包装、运输各个环节:通过打造智能排产系统,企业构建起“市场数据+库存+能耗”的AI决策模型,hjc888黄金城·(中国区)官方网站72小时内能完成全厂产品结构优化调整;依托数字孪生仿真技术,可预演不同联产方案的经济性和碳排放,使新方案实施周期缩短50%;采用工业机器人和全自动包装系统,固体产品实现机械化装袋和自动码垛;智慧物流系统帮助企业实现从车辆派车、进厂、装卸货、出厂到客户签收的全过程管理。

  “引入先进技术,持续提升生产效能,是德城众多化工企业的共同选择。”德城区工信局技改科科长高红玉说,2021年以来,该区化工产业每年技改投入都在20亿元以上。

  走进实华化工调度中心,一排屏幕显示各项生产运营数据。企业新上的能碳系统,能够实时监控生产运行、物料消耗等情况。在企业生产区域,1400多个各类传感器遍布厂区关键部位,防止出现跑冒滴漏等问题。“目前在盐化工领域,一般企业每生产一吨烧碱平均成本约1100元,今年上半年以来,我们每吨烧碱成本控制到了1000元左右。”公司总经理李宝瑞说。

  2021年以来,实华化工先后投入3.2亿元对生产设备进行改造升级,提高装置完好率,控制生产运行平稳,采用“事前算赢”工作机制,搭建成本管控矩阵,将PVC产品生产成本从6500元/吨降到5500元/吨,成功帮助企业扭亏为盈。2024年,hjc888黄金城·(中国区)官方网站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

  产业集群化发展,加速产业内部分工协作,带来巨大成本优势。德化化工位于德州运河恒升化工产业园,是以生产胺类、醇类等化工产品为主的现代化工科技型企业。凭借距离优势,可直接获取华鲁恒升生产的二甲胺等系列化工产品,实现原料“隔墙”供应。“依靠稳定、高效的原料供应,德化化工生产的DMAC、NMF等高端产品均具备明显的成本优势,从而保持较强市场竞争力。”公司董事长辛志国说。

  作为全省煤基精细化工链主企业,华鲁恒升的发展红利通过产业关联、知识溢出和劳动力池等形式逐步扩散至当地德田化工、德化化工、德化肥业、鲁恩新材料等相关企业。“目前,华鲁恒升已向3家企业开放洁净煤气化技术,并通过研发合作、人才培育等形式,每年向周边企业输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带动周边相关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3.2%,远超同行业平均水平。”华鲁恒升财务总监高景宏介绍。

  华能德州电厂毗邻华鲁恒升,每日向华鲁恒升供应大量发电余热蒸汽。截至今年7月底,已累计供汽2000万吨,折合节约172万吨标煤,助力华鲁恒升动力煤消耗占比降低近20个百分点。同时,华鲁恒升也向电厂供应液氨用于脱硫脱硝,年减少电厂液氨外购成本8000万元。

  “作为链主企业,华鲁恒升还开放相关平台给链上企业,恒升化工产业园相关企业生产效率整体提升15%。”德州运河恒升化工产业园有关负责人郝晓云介绍,运河恒升化工产业园将智慧监管服务平台设在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服务部,利用三维空间、物联网、大数据分析、智能语音识别等信息技术,将园区内的环保、安全、应急、节能等情况进行一体化管控,有力保障了园区内企业的生产安全。

  “目前全区17家规模以上化工类工业企业中,不仅华鲁恒升、实华化工保持良好势头,德化化工、绿霸精细化工等企业也在加快创新发展步伐。我们将立足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推动化工产业朝着高质量发展目标持续攻坚。”德城区工信局副局长孙立争表示。

  龙头企业带动,是德城区化工产业的显著特征。多年来,德城区立足既有优势,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培育壮大产业链,激活发展新动能,推动化工产业沿着高质量发展轨道加速前行。

  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是现代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趋势和突出特征,也是提升产业和区域竞争力的必然要求。龙头企业凭借规模优势、市场地位、创新能力等,在产业集群中处于主导地位,是增强产业集群竞争力和引领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的关键力量。

  近年来,我市化工等多个特色产业集群加速崛起,华鲁恒升等龙头企业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下一步,推动特色产业持续向上突围,仍要遵循产业集群组织形态演进规律,着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引领带动作用,不断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首先要确保龙头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县市区和相关部门要积极作为,一方面立足产业集群发展实际,聚焦重要支点和关键环节,完善龙头企业梯度培育机制,集中资源要素助力龙头企业成长。另一方面,hjc888黄金城·(中国区)官方网站要依托龙头放大优势,推动产业集群向专业化、特色化、高级化方向转型升级,着力破解有链无群、链群松散、低效低价等问题,充分释放龙头带动效应。龙头企业在不断壮大自身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在科技创新、标准制定、品牌塑造、市场开拓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与产业集群协同共生、相互促进,带动产业集群不断提档升级。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网络视听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